(通讯员/龚国珍)7月5日上午,在我校老协几名副会长的带领下,部分二级分会的会长及一些老教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武汉大学“万里千年——敦煌石窟考古特展”。
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向西域的咽喉地,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,成为古代文化汇聚、碰撞、交融的重要场所。其珍贵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。
本次展览由丝路漫行、灿烂佛宫、百年回顾、重读历史,历程、校院联手、霓裳美仪、壁上丹青等部分组成,展览共展出文物近百件,其中珍贵文物30余件,多数文物首次走出莫高窟。展览还选取了有代表的壁画及彩塑临品,复制洞窟等,展品共计168件(套),全方位立体展示敦煌石窟考古的丰硕成果和重大学术价值。
当我们走进万林艺术博物馆时,一尊震撼人心的巨大佛像映入眼帘,其神情安详、微含笑意,吸引着老师们迫不及待地去欣赏着一幅幅艺术的瑰宝。这些年代不同,风格各异的洞窟都藏满了秘密,仿佛每一幅壁画都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,每一尊佛像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。通过这次的观展,老师们大开眼界,仿佛置身于佛教圣地,真正认识到:莫高窟不愧为中华民族佛教的瑰宝,世界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。
在结束参观后,老师们还余兴未尽,沉浸在那栩栩如生的人物、动物及植物中。年逾古稀的马金城老师在回来的路上,还如数家珍地谈起了敦煌的考古发现及发展的过程,他觉得敦煌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,有5位历史人物功不可没,一是晚清时期的云游道士王圆箓(湖北麻城人),是他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,二是被誉为“敦煌守护神”的常书鸿,是他荜路蓝缕、开创基业,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,为敦煌艺术的保护、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三是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,是她一生秉承“敦煌精神”,见证并参与了父辈为守护和发展“敦煌”的艰难岁月。四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女士,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,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敦煌的研究与坚守,使其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,并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。最后一位是李德仁院士,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,就和夫人朱宜萱教授一道着手保护正在遭受侵蚀的敦煌莫高窟文物。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,才使得我们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