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艰巨复杂的抗击冠状病毒斗争中,我校物理学院80岁的张端明教授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,带着病体积极抗疫,主动作为,奋斗不止。
一、为稳定人心战胜疫情不竭余力
在抗疫的严峻形势下,稳定群众的不安情绪,增强胜利信心,维护社会稳定大局,是一项紧迫的重要的工作。张端明教授人脉广,有多个微信群,如“湖北省物理学会群”、“物理学院退休教师群”、“张端明教授师生群”、“疫期居与网络群”、华科大“诗友群”以及若干校友群及众多的海内外微信好友。他一方面在微信群里积极传播鼓舞斗志的、科学可信的、充满正能量的信息,如早在1月28日,如何看待“武汉处理8名发布不实信息者”,张教授转发了最高法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,对“为什么会发生谣言?如何治理谣言?应该打击什么样的谣言?”一一进行了说明,又如5月以来,他转发文章《从蒋介石日记到圆圆日记——评某些人在日记问题上的双重标准》、《世卫突然宣布病毒起源,打碎了美国“索赔”美梦,特朗普没法再狡辩!》、《美国合作者为石正丽说话:四个理由说明绝不可能是泄露》等揭露有悖正义言辞,引导周围朋友正确看待时事。
另一方面,撰写诗词,抒发情怀,通过网络广泛散发给朋友和学生,并和一些师生唱和(唱和者主要是校内退休教授)。面对白衣战士义无反顾苦战疫情的壮举,他写了一首《七绝·南山呤》:“仁者医人兼医国,瘟神两伏白头翁。南山柏翠云霄碧,泪洒江城为世雄!”热情讴歌英勇无畏的白衣战士。面对学校各级干部和志愿者不怕感染风险,积极参与上门排查和帮扶的感人行为,他写了一首五言诗:“恨不伴君去,疼哉老病身。江城多侠烈,义气重千钧。决胜军号响,围歼尔瘟神。行将春色烂,勒石纪功新!”恨不得和他们一起冲到抗疫第一线。张教授在抗疫中,先后写了三十余首古典诗词,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。
二、为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建言献策
张教授于1月30日在《科普时报》上发表《中国科学家的光荣使命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》一文,介绍和评论了我国科学界关于“中国要不要建大对撞机”的激烈辩论。以他参加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为例,指出大科学工程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,但是,“我国科学家的光荣使命,不仅在于尽快建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基础科学工程,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权衡轻重缓急,有选择、有步骤、有重点地实施少数若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。”他从十分专业的角度,呼应了杨振宁教授、何祚庥院士的建议:大型粒子对撞机工程宜暂缓。《科普时报》对该篇文章予以刊登。
三、为普及科学启迪心智尽心尽力
今年4月,张教授与杨凤霞副教授的科普著作《北星导航——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》在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。本书系统介绍了北斗星座的运行原理,导船原理,介绍了我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三步走的自主建设过程,以及它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巨大作用,并展望了发展的灿烂未来。该书还通过生动实例颂扬我国几代科学工作者艰苦创业,终于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(某些方面是领先水平)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,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,搭建了新的平台,尤其标示着国防建设抢占一个关键的制高点,在我国火箭军、空军、海军和陆军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
在疫情中,张教授还为一部50多万字的文集《科苑沉思泉》出版,进行了最后的校对、清样工作;同时,积极参加华中科技大学筹建的武汉抗疫斗争数字博物馆工作,受聘为该馆筹建顾问。